最近,《Fate/Grand Order》(简称FGO)刚刚迎来十周年庆典。作为日本动漫圈顶级IP之一股票按天配资,《Fate》系列二十年来推出了无数游戏、动画和周边,影响力早已跨越时代。
然而,就在玩家们沉浸在庆祝氛围中时,一条来自日本X平台的动态突然引发热议——
一位昵称“六本木”的FGO玩家惊讶地发文说:
“我才知道《Fate》的原作居然是成人游戏!?而且为了给御主补魔力,居然需要通过黏膜接触?真的假的啊,我整个人都震惊了!”
这条动态下方,立刻涌现出无数老粉丝的回复。没想到,在新生代玩家中,《Fate》最初的“成人游戏”身份和“补魔”设定,竟然已经成了冷门知识。
展开剩余75%当年必学的“补魔”,如今变成“考古题”
对于早期入坑《Fate》的玩家来说,“补魔力”几乎是必修课般的常识。
2004年,《Fate/stay night》首次以成人游戏形式发售,其中一大设定就是:魔术师需要通过特定方式补充魔力。而由于主角卫宫士郎当时魔术回路不够成熟,没法正常传输魔力,因此不得不采取一种“特别的手段”来维持战斗力。
然而随着系列不断扩张,动画化、手游化的改编中,“补魔”被悄悄淡化,甚至完全被删除。
结果就是,十年后新玩家入坑FGO时,根本不知道当年的原设定,直到偶然听说,直接震惊到原地。
在“六本木”发文下,老粉丝们的评论可以说充满了“历史断层感”:
“竟然有人不知道《Fate》是成人游戏?这让我更震惊。” “咦……我们老粉和新粉已经完全是两个世界了。” “原来现在说补魔,大家只会想到同人志啊……时代变了。” “Archer叫‘卫宫’,Saber叫‘阿尔托莉雅’?抱歉,老玩家的DNA动了。”更有粉丝调侃说,现在的FGO玩家要是写一篇论文,恐怕会把《Fate/stay night》当作“传说中的古典文学”来看待。
为什么“补魔力”被隐藏了?
有老粉丝科普,原版《Fate/stay night》中之所以存在“黏膜接触补魔力”,其实是因为:
世界观设定:魔术师需要魔力维持战斗,主角卫宫士郎魔术回路尚未完全觉醒,只能通过“非常规手段”获得魔力。
商业因素:2004年是美少女游戏的黄金时代,成人元素能提升销量,这也是当年的业界“通用操作”。
换句话说,设定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,才有了这个“著名的设定”。
只不过后来动画与手游面向更广泛的受众,这部分剧情被自动“隐藏”,从此逐渐变成了只有老玩家才懂的“黑历史”。
Fate的时代差异,成了粉丝群体的分界线
这一波讨论,让不少老玩家产生了强烈的“时光穿梭感”:
对于2004年就入坑的老粉丝来说,补魔力是基础设定; 对于2015年才开始玩FGO的新玩家来说,补魔几乎是都市传说; 对于只看动画的观众来说,根本连传说都没听过。这不仅是信息差,更是整个二次元文化在二十年间巨大变迁的缩影。
正如一位玩家感叹:“FGO的影响力太强了,强到能让新粉丝完全无视原作历史。想想也挺厉害的。”
米米总结
这恰恰说明,《Fate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或一部动画,而是横跨二十年的文化现象。
当初靠成人游戏起家,如今却成为面向全年龄的全球IP,这本身就是一种“时代奇迹”。
如果你是老粉,这次或许会感叹“我们真的老了”;如果你是新粉股票按天配资,那么欢迎你去补一补“魔力”,说不定会对这个系列有全新的理解。
发布于:福建省永盛金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